《2025年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》:全球电动车及补能基础设施稳步增长
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,2024年全球电动车使用量和补能基础设施仍保持稳步增长。如欲了解更多信息,敬请查阅罗兰贝格最新《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》。
By 郑 赟 and Jack Zhuang
中国以其在各项指标中的强劲表现,蝉联《2025年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》榜首。电动车销售持续增长,公共补能设施建设稳步推进,中国电动车用户满意度较高。
"中国在电气化领域高歌猛进,并逐一实现自我设定的宏伟目标。"
2024年,中国电动车销注册量突破1100万辆,较2023年的810万辆又更上一层楼,这一数据更是比报告中的其他市场高出近1000万辆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电动车销售渗透率也从2023年的36%上升至49%,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车。
这一迅猛势头有望持续:参与调查的中国纯电动车车主中,高达99%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纯电动车作为下一辆车,远高于87%的全球平均水平。这是中国多维度优势的集中体现:政府为电气化出行提供广泛的政策支持、国内头部企业引领成熟电动车生态系统建设,以及消费者热情拥抱技术驱动的出行新范式。
此外,有81%的中国纯电车主表示他们“喜爱拥有纯电动车,也会积极地关注车辆的使用和充电”,这一比例高于其他成熟的电动车市场。
在2024年,中国公共补能基础设施增长31%,扩张速度与电动车销售增长基本同步。受到住宅物业结构类型、国家补能政策以及主机厂强大的公共补能网络等多重影响,中国电动车用户仅有40%的补能行为发生在家中完成,二而该数据在欧洲和北美分别为50%和55%。
79%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公共补能设施在过去6个月内变得更加便捷,这得益于政府推广的"停车充电一体化"政策,以及主机厂与电网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。高速公路沿线建设的“超充走廊”为城际出行提供了保障,这与中国的“双碳目标”相契合,即“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。
"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、政府设定的电价上限,以及非高峰时段的电价折扣,都让中国电动车的充电成本得以保持在较低水平。"
高达94%的中国用户对总体补能体验(包括家用和公共补能)表示非常或相当满意,这一比例高于报告中接受调研的所有其他地区。
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于快速充电桩的高占比。政府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保持强劲,目前中国几乎每两个充电桩里就有一个是直流快速充电桩(46%)。因此,仅有不到40%的纯电动车用户对公共补能的速度表示不满,而认为公共补能基础设施仍然不足的用户比例与此相当——这两个数据均低于其他市场。
中国相对较低的补能成本也是其亮点之一。仅有20%的用户认为电价过高(全球平均数为33%),而绝大多数用户(75%)表示价格合理。
即刻注册,获取电动车及补能市场的最新洞察、新兴趋势与未来挑战。